一个非穆斯林的读后感

佚名
读了一本叫做《中华穆斯林的现状与展望》的书。这本书作者笔名无花果,传说是一位宗教方面的达人,通晓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作者在著作中表现出对伊斯兰文明衰落的痛心疾首,指出了很多在中国穆斯林群体中所存在的弊病,很多穆斯林青年都对此书赞誉有加。
穆斯林指的是One who submits to God----字面意思上来说,如果某人服从上帝那他就被称作是穆斯林。因为现实中除了伊斯兰教以外还有基督教,犹太教等不同宗教,所以穆斯林也经常被用来特指伊斯兰教徒。但是在现实中穆斯林往往就被理解成为某个民族。在中国,一提“穆斯林”往往就被人直接联系到回族,维吾尔族,阿拉伯人等等,更有甚者直接将穆斯林与本拉登,塔利班等联系在一起。而一提到“基督徒”,这种从宗教到民族的定义偏移就少得多。
《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的作者说:“在被称作公元的年代,大约有一半的时间,走在人类进步最前列的是穆斯林。” 然而伊斯兰文明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都是很陌生的,原因很简单,在学校里学不到,社会上又普遍西方化。所以中国尽管有2000万穆斯林,但他们似乎只是神秘的存在着。
中国是个集体主义情结很浓厚的国家,一方面在传统上,个人趋向于牺牲个体利益来屈从集体,另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集体主义”被当作工具用来禁锢个人自由和剥削个体利益。因为这两个原因,在这种“暴力集体主义”熏陶下,中国人养成了从武断地个体行为判断群体行为的陋习。这种陋习是如此的顽固,不论是地域歧视还是职业歧视都与之难脱干系。如前所述,“穆斯林”是一个被过于“民族化”了的宗教词汇,所以尽管9.11发生在美国,但在中国也产生了强烈的仇穆情绪。
伊斯兰世界在近代的遭遇与中国相似,都是强敌环伺,饱受欺凌。20世纪的余痛未消,新世纪初又突然成了世界公敌……似乎每一个穆斯林都因此感到紧张,一时间国内国外很多平时默默无闻的穆斯林都站出来为自己的宗教做辩解。《中》一书的作者也许正是因此才奋笔疾书。
但我觉得许多中国的穆斯林隐隐约约多少有点自卑感,这种自卑首先表现在情绪方面,其显著的特征就是敏感。经常会看到大段大段的《古兰经》被抄来用以对恶毒诋毁的辩解。也经常会看到有人不厌其烦的解释一些伊斯兰教的礼仪,然而与这一切对应的是外界的不耐烦。在很多非伊斯兰教徒看来,穆斯林是不易接近的,繁冗礼节甚多的,若有人即便是不小心说了一句对穆罕默德或安拉不敬的话,也会被视作是伊斯兰的敌人和填充火狱的材料。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敏感是毫无必要的,须知“上帝也有幽默感”,再加上安拉是至善的,至善的安拉怎么可能因为一句不敬的话而随便的惩罚一个人呢?而且这些“不敬的话”往往是出自对伊斯兰教不了解的人,不知者无罪,难道安拉的善还比不上人类的善吗?
还有很多穆斯林看到“对手”基督教在中国风生水起,大声疾呼要加大传教力度,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安的表现。他们要求大力传教的目的是为了抗衡基督教而非传播信仰。现在中国其实处于几大宗教的边缘,再加上“敬鬼神而远之”的传统思想,宗教极少能深入到民众的具体生活中去,从根本上来说就缺乏形成宗教文化的坚实基础,光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是根本没有用的。再者,基督教之所以能在中国这么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西方化的原因,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微不至的影响着中国人,基督教只是西方化和功利化的副产品。要是在毛泽东时代,就算耶稣复活怕也拉不来几个中国信徒。
而且传教本身也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基督教在华的神父很多要么直接就是老外,要么就是海归,见多识广文化素养很高,而国内的阿訇……从《中》一书上来看,其个人本身的素质就不太乐观。如果就凭现在这种实力去对广大人民进行说教那只能招致别人反感。
现在批评国内基督教现状的声音很多,基督教在很多地方完全被异化了。打着上帝的旗号,干的是传销的买卖,说什么信了基督就不生病就一定能发大财云云。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基督徒被禁止进入其他宗教场所,甚至在家里都不能摆放菩萨,财神等。基督教精神里的“救赎”一词也被滥用,传教士们声称“信主才能上天堂,不信主则要下地狱”,“做了坏事不要紧,主会饶恕你”等等,换言之,似乎是“只要信了耶稣,即便是做坏事也能上天堂,不信耶稣,就算一生为善也得下地狱”。这不仅是对基督教的误读,更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格格不入。更是为许多知识分子所不齿。难道这样的教训不值得重视吗?
“民主”无疑是中国人比较关心的话题。可是试着用百度搜一下“基督教与民主”和“伊斯兰教与民主”,对比一下看看是什么结果。光是搜索结果方面,前者就是后者的差不多两倍。我随便看了几篇关于“伊斯兰教与民主”的,质量就不用说了。与此同时国内的基督教文化爱好者们引经据典将基督教与民主自由等意识形态牢牢的结合在一起。我看过一篇英文的讨论伊斯兰与民主的文章,发表于上世纪60年代,可是我同时发现在网上几乎找不到汉语版。仅此一例就可看出国内对于伊斯兰教研究水平是多么的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传教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曾经看过一个人写的新疆游记,文中作者指出,新疆的很多维吾尔族同胞每天做完五次祈祷就万事大吉,对外界的新事物不闻不问,自称真主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难道他们不知道真主在安排好一切的情况下还要求穆斯林都要Jihad吗?有信仰是好事,但当信仰成为了懒惰的借口,那岂不是一种悲哀?因为对信仰的了解不够而导致的懒惰,这势必造成贫困,当面临贫困的时候,能坚持信仰的又有几个人?如果传教的人本身就对教义一知半解,那么他的传教面越广,造成这种悲哀的可能性就越大。
还有一点,中国的现实情况就是这么回事,传教活动几乎不可避免的要和臭名昭著的D文化绑定在一起。从长远上来看弊大于利。
况且中国的穆斯林也应该看到伊斯兰文明与中华古文明相互融合的地方。所谓一张一弛天地之道也,辉煌了几个世纪的伊斯兰教文明,只是在近代走了下坡路而已 何须如此担忧以至于要仓促传教?《中》一书中也提到穆斯林自身对教义严重误解的现象,同时作者也承认,中国的穆斯林之所以“堕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真正的伊斯兰精神。所以在传教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正本清源呢?也许这正是安拉的意思。
再者中国历史上广积粮缓称王的例子比比皆是,先知穆罕默德不也是忍辱负重厚积薄发才建立起千秋基业的吗?因此我个人觉得当务之急并非传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宗教的研习中,用现代化的思维去理解古老的圣训,让历史悠久的宗教重新焕发生命力。
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交流不断,交战也不断。今天的西方国家各个繁荣发达,面对无比强大的昔日“对手”,难免会有穆斯林会灰心丧气。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主角,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但有人会认为那是新教与东正教之间的角逐吗?在政教合一的年代,伊斯兰国家与基督教国家相互对抗,最终以基督教内部四分五裂而告终,胜利者无疑是伊斯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近代衰落,不是败给了基督教国家,而是败在了《国富论》与蒸汽机的手里。1923年的“凯末尔革命”无疑是对伊斯兰传统文化的一次沉重打击,凯末尔本人也被激进派穆斯林称作是伊斯兰的叛徒。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正是这次革命促进了土耳其的现代化,使这个国家从政教合一的深渊里走了出来,今天的土耳其仍然是伊斯兰化的国家。同样的再看看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将传统势力消灭殆尽,然而今天日本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众口皆碑。古希腊的城邦早就被毁灭了,但即便是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看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以说伟大的文明永不灭亡,只是存在的方式有所变化。更何况今天的地球上还生活着数以亿计的穆斯林,即便是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着好学的心态开始了解伊斯兰。穆斯林只要坚守信仰,那么希望之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