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宣教历程读后感》
 
郑益
 
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有一首诗名曰《有的人》,开端便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多么深刻的一句话,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死人”,也有很多“活人”,然而“活人”总是很少很少,“死人”们也想方设法地想让大家同他们一起死去。就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宣教者的传奇人生开始了。
 
在中国穆斯林界,无花果先生算是少有的几个活着的人之一。第一次听闻无花果先生是在学校里听到学长说有人要翻古兰经,他们说翻译古兰经是非法的,但是那时涉世尚浅,懂的很少,思考的更少,故而没有去过多的研究。只是“绿色中华”这四个字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接触绿色中华的五六年前,我的昵称都是“绿华”。五六年后,谁承想,真的与绿色中华结下了不结之缘。
 
后来崔小磊兄弟从外地回来赠我一本《谁是受谴怒者》,算是第二次听到无花果这个名字,那时由于我并没有被“教门”人士辱骂及诽谤,所以对那本书感受并不是很深,只是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看看而已。大学毕业后,通过崔小磊、虎少习两位兄弟的介绍以及在其他外在原因的驱使下在云南毛大待了两年,信仰从“似信非信”开始转变成理性的信仰,信仰也不再像大学那样飘在天上。云南毕业后,应丁恒周大哥之邀在曲靖学习群里交流遇到幽兰姐姐,她将我拉进绿色中华微信群后才开始了信仰的转折,经历几次事件后才真正的接触到了无花果。其实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大家很难想象一个从始至终都信仰保守的人到了一个非常开放的群里会是什么感受?对,感觉他们就是一帮异端,怎么什么都敢想,在那时的我的信仰世界里是不允许想太多的,想太多如果想错了等于犯罪。多次因为思想不合而退群,但退群后又非常想念那个地方,因为其他群根本不让说话、不让思考,那里虽然让人“痛苦”但充满着魅力,故一次又一次的加到群中“战斗”。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在群中接触到各类人群,如“非穆斯林”、“慕道者”“基督徒”、“佛教徒”、“印度教徒”甚至还有称自己是“犹太人”的群友,不同的思想开始激烈的碰撞,有时抱着手机与人辩论到一两点钟,有时被气得彻夜不眠,有时也兴奋得到处查找资料。就在这个“战场”上,我慢慢成长起来。后来我也学着写东西,也并不是想着宣教,只是把自己的成长历程、思想历程记录下来。突然在两年前的某一天突然奇想,创建了“益点信仰思辩”公众号,慢慢梳理自己的知识信仰体系,开始了自己独特的宣教历程。而这个阶段,无花果则是主要导师,他在语言、行为与魄力上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我们。他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怎么宣教,也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去哪里当阿訇,也没让我们必须做出什么成就,总之不给我们任何的压力,但就是这种无言的推动,让我们一天一天安静地长大。但就是这种无言的推动,让我们一天一天长大,自己却一直处在宣教第一线奋斗着、被辱骂着,正如老子所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又曰,“不与世人争,故世人莫能与之争。”
 
读完这本《我的宣教历程》后,我的心也颤动了,家里的书籍也是“浩浩荡荡”几书柜,电子书籍更是数不胜数,但在当代我还没有看到过比《我的宣教历程》更感人、更让人振奋的书籍。这样说并非阿谀奉承,因为生活中真的也从未见过类似的以宣教为主题、以弘扬主道为终身目标并且情系华夏儿女的著作。之所以让人振奋,是因为这不是以笔墨写出的华文而是用生命诠释的篇章。正如编者引用的那句诗,“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不错,宣教对于无花果来说,正如杜鹃忧天、精卫填海一样,都是本能。不论有多少人骂他,污蔑他,诽谤他,打压他,都动摇不了他宣教的激情。他谱写出辉煌的信仰篇章,也为中国穆斯林宣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材,这是中国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一千多年来第一次如此对话。这是一本自传,也是一本宣教史,同样是一本励志著作。
 
《我的宣教历程》中最触动笔者的要数著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
 
首先是理性思维。大家知道理性思维与信仰是并不矛盾的,真主并未教我们不讲“理”,一直不停的告诉信士,“唯有理智的人能觉悟。”用理智了解的事物的范围是有限的,但人类必须运用理智认识一切。作者不认为理性至上,只是认为人应该用理性思想来解决自己思维内的问题;作者也没有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反而认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力之内的追寻。例如前人可能偷偷礼礼拜就可以进天堂,而我们这个自由的时代难道只礼拜封斋而放弃更多的主命就想进天堂吗?前人理解东西可以建立在愚昧的理论基础上而不被真主责成,而我们还要用那些已经被证伪的理论来彰显自己的虔诚吗?当然不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我们赞叹前辈的虔诚,但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拉到几百年上千年前。
 
其次是给读者们展现了一个爱的伊斯兰。之前,不论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都感觉真主过于严肃,动不动就要惩罚人类,动不动就要让人下火狱,用真主威严的属性完全盖住了真主慈悯的属性。信徒们也不断的用他们的行为去把人断进火狱,认为所有的非穆斯林都是火狱的居民。久而久之,世人很难将伊斯兰与爱联系在一起。无花果先生前段时间出版的《伊斯兰是爱的宗教》一书则很好的阐释了这一主题,还大众一个真实的爱的伊斯兰。
 
第三则是无花果给大家重新展示一个容易的伊斯兰,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宣教方式,“你们要给人容易,不要给人困难。”“每遇到选择的时候,使者总是选择容易的那个。”刚开始我们接触伊斯兰时都感觉特别的麻烦,所谓的麻烦并非礼拜、封斋,更多的是我们与朋友、亲人的相处方面,有人信教后离婚了,有人信教后离开了原有的朋友,有人信教后与父母反目成仇,笔者曾经的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虔诚》详细的讲到这些“虔诚”、“困难”给信士带来多大的灾难。当让非穆斯林以为这些“虔诚”就是伊斯兰时,就是穆斯林的彻底失败了。之前,笔者虽然信仰伊斯兰,但说真的,心里只有怕,只因为我无法证伪伊斯兰,不敢不信,只要不信就会被“下火狱”,直到碰到无花果等几个老师后,我才感觉到信仰原来是如此幸福。
 
第四则是无花果先生的隐忍。因为宣教受过的各种苦难,大家都可以在本书中看到,不论是经学院、回坊的遭遇,还是进监狱、被诽谤的经历,抑或是现在还是持续的“回宣”、“混合教义”等帽子,都被无花果先生独自承担了下来。尽管有人用无花果的自卫反击当成他“不隐忍”的证据,试图贬低无花果,但依然不会影响他几十年为中华伊斯兰做出的辉煌。回首想来,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这么大的胸襟和气魄,哪能屹立在宣教第一线那么多年呢?
 
第五则是他的宣教精神。尽管穆斯林大众至今仍然毫无意识对非穆斯林传教,但无花果却丝毫没有甘于现状,随波逐流,相反他却始终如一地奔走在宣教的前线,劝说一个又一个非穆斯林了解伊斯兰。继而发出“向外传教”、“绿色中华”的深情召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他从不理会世人对他的误解和非议,而是满怀信心、鹤立独行的坚持着他的宣教事业。如今,他的力量已经感染了无数热血青年,大家都开始尝试着把一种伟大的宗教介绍给身边的同胞。
 
是非曲直,后人自有评判,无需我们多言。正如武则天当年立的无字碑一样,“汉青史上丹心照,功过自有后人评”。总之无花果还是会像那句诗,“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一样,“留取丹心照汗青。”无花果的宣教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愿中华大地上能出现越来越多的“无花果”,真正将和平、幸福的信仰带给炎黄子孙。
 
二〇一六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