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衣
     《中华穆斯林的现状与展望》一经问世。便引敛了众人的目光,其中有改革家的赞同,有守旧派的愤怒,有温和派的讨论,也有伪信士的挑拨滋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嘈杂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时,我掩卷长叹,一时竟无语。
    现在,我们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严重了,让人欲说无力,欲罢不能。作为一个入教多年的汉族穆斯林,我想就汉人入教问题谈谈自己的感想。
    首先,笔者对作者给予汉族穆斯林一种合理的定位而感到由衷的喜悦,毕竟,这样的声音似乎很少,作者在该书中提出汉族穆斯林和回族“本是同根生”的论点,这是很具挑战性的,其影响也必将是空前的。它一下子让我们这些汉族穆斯林觉得有一种被认同、被尊重感,从而对那种“汉族一旦信仰伊斯兰教,就变成了回族”的错误的看法给予了纠正。他发出了冲出牢笼的呐喊,打破民族优越论的调子,呼唤自己的同胞们从狭隘的、自私的民族主义的阴影中走出来,迎接真正属于伊斯兰的声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
其次,《中》书中提到有关汉人入教的章节更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作者给予汉族穆斯林的特别的关注和宽容,理解的温和态度让我不禁掩面而泣,却又倍感欣慰。对于一个汉人来说,求真知的道路不仅仅是艰辛曲折,而且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牺牲,同时如何融入到这个以回人居多的穆斯林群体中也是让人心烦困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回族穆斯林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宗教热情。下面,我想就自己的亲身经理来说明这一点。
在我初访清真寺想了解伊斯兰时,我曾被撵小鸡仔一样赶了出来,这种其他宗教中是没有的。
大学五年,由于信仰倾向,被剥夺了一切“提升”的机会,工作后忍不住公开了信仰,香喷喷的饭碗被端走了,家里容不下,族长们联合起来声讨我,仿佛只有我以死谢罪才能弥补自己的“叛祖”行为。多种议论排山倒海般压过来,嘲笑、讽刺、惊讶……几乎要了我的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带着悲恸怀着希望来到了回坊上。他们热情地迎接了我,那一片温暖让我有一种归巢的感觉,然而这种热情却只维持了四五天,随之而来的,便是严格的要求,学习标准的阿语念词,一天五次礼拜不仅要全,还要按时,生活细节处处要改等等。不错,这些都无可厚非,可是想一想,我能一下子全都办到吗?然而,一个月后,便有人要求我回去向父母宣教,当我面露难色时,就一脸不高兴,发现我念词还没有学会,就扭过脸不再理会,有什么举动、习惯、语言还没有改过来,就马上讽刺……我觉得窒息,慢慢远离了这些人,想静静地生活,默记着真主,却已经不能了,路上碰到我,说我不再向他们学习而“走向危险”了……我躲进小屋,连门也不愿出了,这时,我的老板,一个戴着盖头标榜自己诚实无欺的“穆斯林大姐”却昧了我赖以糊口的工资,多么苦难啊!我常常在深夜里呼唤着伟大的真主而从梦中哭醒,真主啊,引导我吧!……
后来,托靠真主,在我后来的丈夫阿布顿拉的帮助下,我渐渐摆脱了这种苦闷,并认识到了纯洁的不被污染的伊斯兰。痛定思痛,当初我之所以要离开他们,其实是受不了那种严格的要求和逼人的方式,甚至是挑剔和敌视的态度,如果大家都能像无花果先生所提倡的这样对汉族穆斯林(尤其是处于信仰初期的)给予一种理解,宽容和一种将心比心的态度和做法,那么像我一样的众多的汉族教胞的苦闷也就不会产生了,更不会远离和躲避这些人了,相反,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我们会觉得亲切、舒适、自信,会更加积极、怀着更大的热情去建设我们共同的伊斯兰!
第三,我想谈谈对汉族穆斯林在宣教和相处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以《中》第七章《降示的真相》是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无花果先生在这一章阐述了《古兰经》零星降示的哲理、礼拜的规定等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作者的观点:用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去宣传伊斯兰。这对于我们汉族来说示再好不过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也是再好不过的,而这,正是我们伟大的先知所曾运用的方法。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汉族穆斯林由于信仰的阻力大,其稳定性也相对地较差,所以需要不间断地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宣教工作者付出较大的精力和足够的耐心,以求他们能稳定和前进在主道上。
最后,感谢无花果先生对我们这些汉族教胞的关注,同时也感谢他为伊斯兰所做的奉献。愿真主回赐他,也愿主回赐每一个虔诚善良的穆斯林,阿敏!
(作者缕衣,女,毕业于西安教育学院,1998年皈依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