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大慈大爱的真主之名
 
 
清真这个概念起初不是穆斯林的专利。最早提到清真的是李白的一首诗。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宋代词人周邦彦自称清真居士。道教还有清真观,在河南许昌、陕西扶风都有清真观,佛儒道都曾经使用过清真这个词。清真清就是清雅高洁,真就是纯真纯粹,没有虚伪虚假。这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与伊斯兰教的主张不谋而合。
伊斯兰这个词的本意并不是清洁的意思,伊斯兰也提倡清洁纯真,但至少伊斯兰这个词中反映不出来清真二字。后来穆斯林喜欢用清真称呼自己的宗教,为什么不用伊斯兰呢?甚至连伊斯兰翻译过来的意思也不用,伊斯兰翻译过来是和平顺从,我们清真寺为什么不叫顺从寺不叫和平寺?清真食品为什么不叫和平食品?为什么不叫顺从食品?而非要叫清真食品?
据我了解,首先使用清真是从明代开始。唐宋元时期,清真多为教外人使用,明代朱元璋在他的至圣百字赞里提到伊斯兰教,他称为“教名清真”,皇帝既然御笔提到这个教的教名是清真教了,大家也渐渐开始喜欢称其为清真教了,我们的寺院也开始叫清真寺。此前往往是叫礼拜寺、清净寺、清修寺,比如牛街礼拜寺,西安化觉巷的木牌楼上面也写着敕赐礼拜寺。明末清初的马注,写了一本《清真指南》,王岱舆写了一本《清真大学》。
从明代以后,清真这个名字逐渐在穆斯林中普及,因为教是清真教了,寺自然也是清真寺。接下来我们吃的食品自然也成了清真食品了,就是清真教的食品,符合伊斯兰教法的食品。清初刘介廉给清真二字赋予新的解释,用来形容真主,他们清是清净无染,真是真乃独一。清净无染就是无比纯洁,无染于缺陷,无染于瑕疵。真乃独一,是说真主是真实的,实有的,没有虚无,没有虚假。本是形容真主的单词,用来形容食品是不是不恰当?难道说一份切糕一份泡馍是清净无染,真乃独一的食品吗?这都谈不上。
还有一种解释,清是指的清洁,真是指的真实。相对应的阿拉伯语,清是“taharah”,真就是“haqq”。这种解释见于美国人杜磊研究中国穆斯林族群的作品。总之,清真二字成了伊斯兰教的专用词汇,用来形容伊斯兰教,以及一切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事物。伊斯兰教叫清真教,伊斯兰教寺院叫清真寺,伊斯兰食品叫清真食品,伊斯兰学校也叫清真学校。比如云南石狗头清真女校,清真的言下之意,就是伊斯兰的意思,比如清真食品标志左右有清真两个字,而中间的阿拉伯语的意思就是伊斯兰的食品、或是穆斯林食品。
现在也有使用阿拉伯语“哈拉勒”作为标志的,这个标志在国外比较常见的,在国内还不常见。哈拉勒的意思是合法的,言下之意是符合伊斯兰教法的。清真也就是符合伊斯兰教法的食品。维语的清真标志往往使用“穆斯林曼且”,就是穆斯林食品的意思。总而言之,根据它对应的阿拉伯语或者维吾尔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清真二字指的就是符合伊斯兰的。清真食品指的是伊斯兰食品,也就是符合伊斯兰教法的食品,这是没有争议的。有人想要剔除清真二字的宗教意义,他们的理由是不信伊斯兰的回族群众也有清真饮食习惯,所以清真食品只是一种民族风俗。其实,保留清真饮食习惯的人,即使不信教,这种习惯也与宗教有关,正是伊斯兰教对饮食选择的规定,成为广大群众的风俗习惯,即使他不再信教,但仍然传承了伊斯兰教带来的风俗习惯。
广义的清真可以用来形容伊斯兰教的一切事务,比如清真教、清真寺、清真学校,甚至组织一个探讨伊斯兰的群,也可以叫清真群,家里搞一个沙龙,可以叫清真沙龙。而狭义的清真只能形容食品,人们一听到清真二字,马上想到清真饮食。
现在正在治理清真泛化问题。泛就是广泛、泛滥,清真的概念使用广泛不是个坏事,但泛滥了就不好了。如果泛滥到一定程度,什么上面都要打上清真二字,我们才能吃才能用,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本身也是有违教法的。比如只要是个穆斯林,生产的东西就打清真标志,有人生产一批卫生纸,打上清真标志,说这个纸是清真纸,有人生产矿泉水,也打上清真标志,说是清真水。
这种行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恐慌,加上穆黑的炒作,他们认为清真大有泛化蔓延之势,必须强加遏制。事实上,纸张、矿泉水等物品打上清真标志,是不是说明其他纸张,其他矿泉水就不清真?是不是打了清真标志的就一定清真?不打清真标志的就不清真?并非如此。比如说我要喝一杯咖啡,而咖啡上面没有清真标志,那难道说我喝的这杯咖啡不清真吗?作为一个阿訇,我能喝不清真的咖啡吗?我喝一瓶矿泉水,娃哈哈的康师傅的或者农夫山泉的,上面没有清真标志,是否意味着我喝的水不清真?你说不清真,我一个阿訇能喝不清真的水吗?你说清真,清真怎么没有清真标志呢?
什么是清真?是不是打了清真标志的,就一定是清真?不是的。打了清真标志的不一定清真,比如穆斯林,开了一个饭店,里边卖酒,酒在伊斯兰教法之中比猪肉还严重,你能说他卖的酒是清真酒吗?这显然不是的。
穆斯林经营的并不一定是清真的,就是打了清真标志的,也并不一定是清真的。非穆斯林生产的,即使没有清真标志,也未必不清真。比如说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面粉,还有一些调味品酱油醋,我们喝的咖啡,吃的糖果,我们泡的茶叶,这些大多是非穆斯林生产的,你能说不清真,你能说不能吃吗?你能说没有清真标志就不能用吗?不一定,所以衡量清真不清真,还不能光看清真标志。有的人就是一刀切,只要是非穆斯林生产的都不能吃,他们的馒头不能买,他们的油也不能买,照这样下去简直寸步难行,因为非穆斯林生产的东西太多了,即使穆斯林做出来的东西,也免不了要经过非穆斯林的生产工序。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是穆斯林,穆斯林生产的不清真的也有,你别看他是个穆斯林,他卖烟卖酒清真吗?他开舞厅搞夜总会清真吗?这不能只看身份。但是现在中国,清真与否,完全搞成了某个民族的专利。
常常看到消息说,某地查到假冒清真的食品,遭到了查封或取缔。查明原因,里边所有的员工没有一个是回族。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伊斯兰教是回族人自己的宗教吗?你清真标志是专属于某个民族的吗?我是汉族,难道就不能信仰伊斯兰教吗?难道就不能生产清真食品吗?你凭什么查封我的店?发现没回族?你回族难道生产经营的都是清真食品吗?你回族在里边卖酒比卖猪肉还厉害,都可以挂清真牌照。我生产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食品,却不允许挂清真标志,这是只许回族放火,不许我汉族点灯。
在国外,哈拉勒清真食品认证标志,不分民族信仰,只要这个厂家生产的只要不含禁物,不含伊斯兰教法禁止的东西,都可以取得清真食品认证。但在国内搞成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甚至清真与否不是伊斯兰教说了算,而是某民族说了算。一个细节可以说明,伊利牛奶是否清真,起初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监制,后来这个标志被悄悄取掉了,说明清真与否不是伊斯兰教说了算了。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清真牌照,起初由各地伊协发放,伊斯兰教协会自然有权发放符合伊斯兰教规的牌子。因为清真原本就是符合伊斯兰教的意思,就像朝觐就由伊斯兰教协会来组织,因为这是伊斯兰教的事务。但是现在,河南陕西等地的清真标牌,已经由民族事务委员会来颁发了。也就是说他们把清真标志搞成民族事务了,也就是说不管信不信伊斯兰教,只要是某个民族的成员,就可以领取清真标牌,如果不是十个传统的少数民族的,而是汉族,蒙古族,满族,即使信了伊斯兰教,也不能取得清真标志。他们把清真标志垄断成某几个民族的专利了,变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不是伊斯兰教意义上的清真。很多人呼吁清真食品立法,为什么不能立法?因为它不好立法。你按照伊斯兰教法立法呢?还是按照某个民族的习惯立法?如果按照伊斯兰教教法,不符合伊斯兰教规定的,比如卖酒的就不能取得清真标志了,那广大回族群众就不干了。
如果按照民族习惯立法,即使卖酒,也能挂清真牌照。可是那些非传统穆斯林民族的其他穆斯林的,比如说汉穆,蒙穆,满穆,他们经营清真食品,就无法取得清真牌子,事实上当前就是这样的情况。清真标志仍然局限在某族的范围之内。在西安有个新穆斯林,他在绿色中华网站加入了伊斯兰教,后来他开了个餐馆,就有人在背后排挤他,给他制造阻力,造谣说他的饭吃不成,他毕竟是汉民,随过来也不行。我记得以前洒金桥有一个眼镜烤肉,我去他那吃烤肉,旁边有人嘀咕说他那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说他是汉民进的教,进了教之后难道就低人一等吗?难道他就不能经营清真食品吗?他进了教也不行?非要世世代代信教的老回回才行吗?很多人就是这样认为的。只要他以前是汉民,是非穆,就算成了穆斯林也不行。很多新穆信了教之后被老回回排挤,被老回回辱骂,说他是卡菲尔骨头,这是非常恶劣的事情。
所以,目前来说,别提清真泛化了,只要清真标志仍然局限在某个民族或者某几个民族之内,它就永远无法泛化。只要伊斯兰教的教义仍然局限在某个民族之内,它永远就无法泛化。所谓的清真泛化纯粹是一个虚假的命题,是自欺欺人,是危言耸听。只知道在少数民族内折腾,还指望他们能泛化,这个民族即使跑到全国各地,他们也不愿意把伊斯兰的东西分享给其他民族,还指望他们的什么东西能够泛化?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观点是什么?我的观点是,有一天我希望清真牌子都摘掉,不要清真牌子。现在所谓的清真泛化,就是将清真标志扩大到食品之外的很多东西,比如清真纸清真水,这些行为不是泛化,而是更加狭隘,它是一种自我标榜,不是要把清真理念推广,而是希望把所有他们自己生产的东西都打上民族的烙印,以表明和汉族无关。
到处打着清真牌子,处处标榜清真标志,这种“泛化”我也反对。有一天都不打清真牌子了,见不到清真标志了,那怎么吃饭,怎么辨别呢?无需辨别,如果到处都是穆斯林,你还用辨别吗?你走在沙特,走在巴基斯坦,或者走在土耳其,你还要不要看一看当地的餐馆是不是否清真呢?不需要,因为到处都是穆斯林,所有餐馆默认的都是清真餐馆。如果哪家餐馆不清真,他会格外标出来的。比如在宁夏的某些地方,不清真的餐馆要标注“汉餐”,当然这种字眼是不对的,因为它用民族字眼代表了宗教概念。因为汉人也有穆斯林,汉餐也不能代表就是不清真的餐。
穆斯林一旦普及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再格外去强调标榜。就我们看西游记里的唐僧,他到每家每户化缘,从没有看一看这家信佛不信佛,他是把每家都默认为佛门弟子。其实伊斯兰教也是这样的理念。在阿拉伯语里把所有人都叫“阿卜杜”,就是仆人、崇拜者,每个人都是一个阿卜杜,就是一个崇拜真主的人。我们有没有意识把每个人都当成崇拜真主的子民呢?不是的,我们往往是把每个人都当成非穆斯林来对待。我们的乞丐要饭的时候往往看门头上是否贴着杜瓦,不是穆斯林的家庭饭不能要。如果有一天你把所有的人都当成穆斯林来对待,你默认他们都是穆斯林,你才会发现你的市场有多大。假如中国的大多数汉族人都信了伊斯兰教,你能说汉族不是穆斯林民族吗?还需要标榜谁是汉族穆斯林吗?比如基督徒,谁提到基督徒会在前面加上括弧,表明他是汉族基督徒?
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人给我介绍不信教的朋友时说,老师,你给他讲讲伊斯兰吧,他是个汉族。汉族?汉族需要格外注明吗?在中国汉地,有谁不是汉族吗?汉族信仰伊斯兰难道是特殊现象?基督教的某个牧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现象,有没有信徒领来一人说:牧师您好,你给他讲讲基督教吧,他是个汉族。
没有这个现象,因为汉族信基督,稀松平常,大家谁不是汉族?谁不说汉语,谁不写汉字,谁不信汉姓?大家在汉地生活,大家都是汉人,还需要格外强调吗?只不过是信了伊斯兰教了,难道就不能是汉族了吗?
伊斯兰教在过去叫回教,信回教者都称为回教徒、回民,后来政府把回民另立一族,于是有了回族。按照这个逻辑,信了回教就成了回族,那信了基督教还成了基督族不成?这只是一个政治游戏,人家说你是某族,你就当真把自己当成某族了。
我说了,任何东西只要停留在某个民族之内,它永远不存在泛化问题。因为它再泛,也是在某族之内的泛滥,而不可能扩大化。
有些穆斯林,似乎唯一可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就是清真二字,他们就把自己扮演成清真的卫道士,每天剑拔弩张的当清真食品监督员,一门心思寻思着在哪里发现某个汉族人盗用清真标志,他们可以气势汹汹地去砸烂他的店,捣毁他的房。
他们只准自己用清真二字,自己把食品上打上清真还不够,还要在纸上在水上,在牛奶上,在一切可以的地方打上清真二字,就是不让非穆斯林用清真二字,在他们看来,非穆生产的水再干净都不清真,非穆生产的奶再干净都不清真,而他们生产的哪怕用来擦屁股的纸张也是清真的,这是清真泛化吗?这是清真垄断化。
有关部门也不必恐慌,中国不存在清真泛化,中国只存在清真的狭隘化、民族化,伊斯兰的狭隘化、民族化,本来普世的东西,都被他们弄成某族的专利了,何谈什么泛化?
我反对清真泛化,我也反对清真垄断,要根治清真垄断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把清真从某族的垄断之中解放出来,让它恢复它本来的意义,当它不再成为某族的专利,某族的标志,它才能真正的恢复正常化,所谓的泛化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无花果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